芳白城际进度过半!灰岩区超大基坑顺利封顶
近日,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,芳白城际夏茅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,为后续附属结构施工创造条件。
“夏茅站的特点是车站规模比较大,位置也比较复杂。”中建二局芳白城际项目土建四工区项目负责人彭冠锋介绍,夏茅站长430米、标准段宽35.5米、基坑深度约30米,为地下三层框架结构,总建筑面积近5.4万平方米,相当于36个标准篮球场大,是全线炭质灰岩地层中规模最大的车站。
广州地铁建设公司项目工程师代锋介绍,截至目前,芳白城际铁路(芳村—白云机场北)土建工程累计完成51%。10座车站中,6座已封顶,4座进行土建施工;10个区间中,2个已经贯通,6个进行土建施工,2个进行前期准备。
岩溶发育强烈,见洞率高达93%
夏茅站基坑范围内岩溶发育较为强烈。勘察数据显示,岩溶见洞率高达93%,最大溶洞高度达40米,单体大型溶洞和串珠状溶洞普遍存在,分布不规则,基坑开挖过程中面临涌水、涌砂及围护结构失稳等问题。
车站处于栖霞组地层与第四系地层交叠区域,地层呈现“上砂下岩”特征,富水砂层厚度超10米。同时,基坑周边水系发达,承压水极为丰富,隔水层薄甚至无隔水层,施工中易发生流砂现象。同时,基坑围岩为微风化灰岩,单轴抗压强度最高达120兆帕,受周边复杂环境及溶洞区地质敏感性的制约,常规爆破工艺难以实施。车站周边还分布有多栋建筑群和十余类地下管线,并紧邻三条城市主干道,施工难度较为突出。
多措并举破解施工难题
面对复杂地质与周边环境带来的多重挑战,广州地铁联合中国建筑芳白城际总包部、中建二局构建“地质—结构—工艺”三维风险预控体系,先后组织召开20余次风险预控会议,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团队把脉问诊,开展多轮技术论证与方案优化,量身定制施工方案。
针对溶土洞发育的地质情况,建设者们利用地质雷达探测等手段,提前探明溶洞位置,实施精准注浆处理,并进行常态化监测,全面保障施工安全。在基坑开挖前,创新采用“电渗法+跨孔电阻率成像”组合技术,对围护结构进行“地下水渗漏及绕流”检测,精准识别薄弱环节并提前实施注浆封堵。
此外,建设者们还运用微差爆破松动技术,解决高强度硬岩爆破难题,将单次爆破振动控制在1cm/s以内,有效控制爆破噪音及冲击效应,并灵活调整爆破窗口期,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。在邻近管线区域,采用液压劈裂机进行静态破碎,在确保周边建筑物安全的同时,显著提升石方开挖效率,日均开挖量超过800立方米。
为实现全过程安全可控,现场共布设1200多个监测点,综合运用人工与自动化监测手段,24小时实时监测围护结构应力、基坑变形与地下水位等关键数据,为基坑安全开挖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。
(注:车站名称仅为工程暂定名称,标准站名应以政府部门批准公布为准。)
采写:南方+记者 郑慧梓 通讯员 代锋 郑蕾 姚太伟
摄影:吴伟洪
剪辑:龙达洋股票配资平台查询网
尚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